安科与戴尔携手创新,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

2022/05/30

随着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的提出,医疗行业企业需要全面配合医疗改革工作,在促进分级诊疗、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、加速智慧医疗业务落地的同时,将医疗核心产品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在这种大背景下,安科携手世界500强企业--戴尔(Dell)公司,以临床需求为中心,在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上联合创新,实现了“产品+临床应用效能+服务”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,同时推动了医疗数字化转型,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。

打造完成高端256层CT,诊断细致度提升1倍有余

作为国产CT领域的领跑者,安科在中国和全球CT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,包括中国第一台螺旋CT、中国第一台移动车载CT、中国第一台高端口腔CT和全球第一台非接触滑环16层螺旋CT。为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,安科需要构建成像时间更短、图像质量更高的CT方案,用更低的X线剂量,帮助医生实现更为准确的医学影像检查。

经过与戴尔的密切沟通对接,安科以OEM的方式引入了戴尔Precision工作站,将其嵌入到CT设备内,从而实现了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、运算,并进行了医学影像的多层重建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安科将戴尔Precision工作站嵌入到最高端的256层CT产品中,使CT诊断在心脏检查、动态成像和高分辨扫描等方面得到突破性进展,解决了以往螺旋CT在速度、影像质量、临床应用和辐射剂量等多方面技术上相互制约的瓶颈,诊断细致度提升1倍有余。

安科256层CT产品具有每圈0.256秒的超快旋转速度,在引入戴尔Precision工作站的同时整合了95次/分以内的心率前瞻性门控扫描技术及170次/分的心率回顾性门控扫描技术,在患者2个心跳即可完成心脏检查,使心血管检查的效率提升1.6倍至1.8倍。

戴尔Precision工作站,性能出众,其搭载全新英特尔®至强®可扩展系列处理器,最高可为用户提供56个计算内核,还可配置最大3TB容量的2.7GHzRDIMM/YLRDIMM全新高速可扩展内存,支持PCIe NVMe固态硬盘,支持在线硬盘扩容,可以确保医学影像数据计算与存储的高效性。同时,Precision工作站采用多通道散热设计,散热性能和静音效果良好,拥有5年以上的生命周期,可以确保CT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持续性。

支持高分辨薄层图像重建,实现每秒100幅的图像重建速度

相比传统的X线二维图像检查,CT系统避免了放射科检查人员不断调整拍摄角度,从不同的角度来查找患者病灶的繁琐,可以通过全角度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扫描。安科引入戴尔量身定制的Precision工作站,嵌入到CT系统产品内,承担了断层影像构建的计算任务,支持高分辨薄层图像重建,速度达到每秒100 幅。

在研发过程中,戴尔技术团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,提供Precision测试样机与安科基于AI技术的高分辨率(超)薄层图像重建技术(AI Super 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)进行整合,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神经网络下医学影像单元的处理,并对带有伪影的混叠投影数据进行伪影校正和重建,降低混叠伪影的影像,提高了CT图像的分辨率,并获得了0.3125mm的超薄层图像,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和CT值的准确性。

基于戴尔Precision工作站良好的计算能力,安科的CT进一步优化细节,对医疗影像的处理精度更高。安科最新推出的ANATOM S800 的最快转速为0.256秒,与大螺距高清快扫技术相结合,可实现255毫米/秒的扫描速度,可以为脑卒中检查、胸痛三联征检查提供一站式支持,有效地缩短了检查时间、降低了辐射剂量,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和CT 值的准确性,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。

产品+临床应用效能+服务,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面提升

为推动分级诊疗的业务发展,安科基于Precision工作站开发了数字智能胶片系统,系统帮助医生和患者实现了影像资料云端浏览、下载、异地打印等功能,不仅可以用传统方式打印胶片,还可以采用相纸打印且支持异地打印,成本却仅为传统胶片25%,影像资料保存在云端形成大数据沉淀,推动医疗大数据发展,提升了影像辅助诊断水平。

安科依靠自身在CT产品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,研发出了CT影像自动化检测引擎,改变了原有传统医学影像诊断的繁琐,让医生们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人工检图,同时基于医疗影像大数据通过检测引擎完成智能处理和诊断,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标记可疑病灶点,提高医生工作效率,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安科积极推进CT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,推出了天鹿车载CT、天舟方舱CT等可高效支持智能肺炎分析功能的CT方案,全面助力批量检查,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面向未来,安科与戴尔的合作将会不断深化,在IT层面构建计算高效、存储稳定、影像清晰、数据可靠的多层次产品体系,实现从单一医疗影像检查向智能化形态融合型影像的升级,组成高效的影像医生评价和绩效体系,依托多学科会诊平台搭建双向转诊通道,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,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。